时间在变,空间随着时间也在变,不变的唯有真知灼见。
2025 年 05 月 23 日 星期五
首页
财经
观察
参考
ESG
公告
市场
研究
IPO
公司
周报
动态
推荐
真灼财经 >  公司 >  正文

盐碱地治理新征程:中国碳中和(01372.HK)与中农海稻携手推动绿色变革

来源:真灼财经 时间:2025-05-23 08:38:45

字号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约束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成为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中国,盐碱地治理与碳中和战略的结合,正为这一难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与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盐碱地生态治理修复领域激起层层涟漪,为实现 “生态负资产” 向 “碳汇正资产” 的转化带来了新的曙光。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耕地保护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目前,中国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然而,我国拥有15 亿亩盐碱地资源长期以来处于未充分利用状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生态负担,是亟待攻克的 “生态负资产”。盐碱地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拓展空间,其恶劣的生态环境也对周边区域产生负面影响。但换个角度看,盐碱地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若能合理利用,有望成为推动农业发展和生态改善的新引擎。

盐碱地的综合利用被提升为国家重要新举措,这绝非偶然。从粮食安全角度出发,通过治理盐碱地、种植优良耐盐碱粮食作物,可以大面积拓展耕地面积,进而提升粮食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坚实的后盾。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盐碱地治理与碳中和目标紧密相连。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碱植物,能够间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盐碱地治理领域堪称领军者。这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参股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耐盐碱作物研究与应用方面成绩斐然。其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涵盖 297 份耐盐碱水稻、155 份小麦和 110 份大豆种质资源材料。这些种质资源是开展新品种选育的基石,为培育适应不同盐碱环境的优良作物品种提供了丰富素材。

在技术创新上,中农海稻成果丰硕,已获得 27 项专利技术,8 项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并成功培育出 24 个表现优秀的海水稻耐盐碱新品系。在种植实践方面,公司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国 12 个省 33 个盐碱地基地推广种植海水稻 50 万亩,且产量可观,中重度盐碱地达到亩产5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可达85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突破800公斤;大豆平均亩产422.1公斤。其在盐碱地治理领域的突出贡献,赢得了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接受了百余次考察检阅,也获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多次报道。

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同样实力强劲。不仅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而且作为亚洲唯一一家专注碳中和业务的主板上市公司,旗下绿色科技、绿色金融、绿色能源三大战略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碳中和相关业务。公司始终遵循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坚定落实中国 “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 的国家战略,秉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将生态建设与民生效益紧密结合,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

2025 年 5 月 20 日,这两家实力强劲的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开启全面合作的新篇章。根据协议,双方秉持 “共同发展、诚信合作” 的宗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生态治理修复盐碱地及综合利用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在合作内容上,双方将在 2025 年率先在全国合作开发 100 万亩盐碱地种植项目,作为战略计划的开篇之作。后续,在全国范围合作开发盐碱地种植业务累计将达到10亿亩。构建一个完整,完善的盐碱地治理与开发网络。除了大规模的种植项目合作,双方还将开展股权合作,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考虑战略投资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资本纽带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生态治理业务方面,双方将共同探索创新的盐碱地治理模式,结合中农海稻的技术优势和中国碳中和的资本及市场优势,推动盐碱地修复和耐盐植物种植项目快速落地。

为保障合作顺利推进,双方建立了完善的合作机制。高层沟通机制确保双方单位负责人能够定期或不定期会晤,及时指导合作项目的开展,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不断丰富合作内容和形式。同时,确定了工作具体联络人,定期组织工作会议,实现业务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合作进展的有效协商,为双碳相关投资项目及其他重点战略合作事项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此次合作对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意义深远。碱性土壤中碳酸钙的累积能够形成稳定的无机碳库,通过改良盐碱地,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的碳储存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提供重要支撑。在盐碱地改良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合理的种植制度、土壤改良技术等,都有助于增强土壤碳汇功能,推动绿色生态建设,促进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大量的碳汇储备不仅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还为集团公司开拓了新的业务增长机遇,实现了从 “生态负资产” 到 “碳汇正资产” 的华丽转身。

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看,合作项目的实施将带来显著的成果。在农业领域,盐碱地的成功改良和种植,将大幅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生态方面,盐碱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在社会层面,合作项目的推进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涵盖科研、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与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充满无限可能。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有望在盐碱地治理技术创新、碳汇交易市场拓展、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盐碱地将不再是荒芜的代名词,而是成为绿色发展的新阵地,为全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书写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微信扫码 > 右上角点击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