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早前公布新版医保目录调整结果,总共126 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被调出目录的仅1个产品。参加价格谈判或者竞价的143个产品中121个谈判成功,平均降价61.7%,价格降幅与过去两年基本相当(2021 年与22 年降幅分别为61.7%与60.1%),属于预期内降幅。
动脉网早前发布的《2023 年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分析报告》表明,2023 年国内医疗健康行业融资总额同比下滑30.1%至109亿美元,融资总额相当于2021 年的约1/3 并回落到2017年左右水平。由于融资环境对创新药研发至关重要,春节前创新药板块股价大幅下滑。然而,动脉网近期研究报告表明,2024年1至2月国内市场融资总额为21.5亿美元,而2023年1季度总共仅26亿美元,因此2024年以来国内医疗保健行业融资环境呈温和回暖状态。
踏入5月以来,港股恒指表现强势,不但连升多天,日均成交额更企稳1,000亿港元以上,反映海外资金持续流入,为市底打稳注入强心针。在众多落后板块中,生物科技板块因中美关係波动,令到不少具有美国业务或计划打入美国市场的创新药企受到影响,过去三个月,整个板块的股价承压,尤其业务涉及CRO、CXO领域的,更是重灾区。然而,随著美国当局释出八年过度期的建议后,整个板块立即回升。
港股成交有所萎缩,恒指动力不足,相信短期内难以扭转劣势。不过,随着生物科技股公布亮丽业绩,市场资金或进一步流入。面对宏观经济及营商环境的变化,不少企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医药对病患者是刚需品,具有逆市行稳的特质,且在国产替代的持续落实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耗材等领域均有利于中国品牌的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