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摆在分论第一部分,要求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0月2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会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双方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述栋10月15日在该协会主办的2025年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大会上透露,过去十年,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迈入高速发展期。据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规模已接近9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预计今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召开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力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10月21日,《川菜复合味型 二十四味型》系列团体标准在成都博物馆举行的豪吉川味科学大会上正式发布。豪吉作为唯一企业领衔制定,是中国首个系统界定川菜味型的团体标准。(美通社)
中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联合发布《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薪酬趋势调查报告》。
近日,我国氢能产业迎来标志性节点——由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申报、依托包头市华电20万千瓦风光制氢示范项目编制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征求意见稿)》,经生态环境部审核后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不仅是中国氢能领域自愿减排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进展,也为绿氢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这一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突破背后,包头市以其前瞻布局与扎实产业基础,再次站上能源转型前沿。
10月20日,被誉为中国风电“风向标”与“晴雨表”的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5)开幕。大会开幕式上,《风能北京宣言2.0》正式发布,该宣言旨在凝聚全球风电产业的共识与力量,其中提出“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相比2020年提出的装机目标,年均装机量翻番。
青海海西,共享储能电站如“电力银行”般吸纳着澎湃绿电;湖北应城,地下500米处的废弃盐穴变身巨型“空气充电宝”;广西南宁,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这些遍布全国的生动实践,共同勾勒出新型储能蓬勃发展的新图景。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黄浦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