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于早前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上海锦测医学检验所已完成Guardant Health液体活检分析验证研究(Analytical Validation),证实艾迪康实验室的Guardant360®性能测试与Guardant Health美国Redwood City实验室结果高度一致。艾迪康(09860.HK)同时宣布,在国内已使用Guardant360®技术完成了首批临床试验样本的检测,为中国癌症患者未来通过液体活检获得全面基因组分析测试(CGP)做好准备。Guardant360®是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批准液体活检检测,并在国内实现完全本地化的CGP。受此消息刺激,艾迪康的股价连日急升,进一步说明市场对公司未来在高端的特检市场扩张充满信心。
生物医药公司近期受到不少外围环境变化的挑战,令股价持续受压。特别是一众未有产品商业化上市的创新药企,在融资环境持续不明朗下,更可能要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股价亦屡创新低。
在全球经济发展持续向前的大势下,电子消费需求在AI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中日益提升,而电子消费产品自身也相应进行升规升格,以应付AI人工智能应用所带来的新需求。其中手机、车载产品市场将是率先进行零部件升规升格的行业。市场也正密切关注到行业的受惠者。
中国品牌持续出海,继日常生活用品、服装、家电、光伏产品、电动车等之后,近年不断闪耀眼前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创新药品或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不少券商更预期未来几年将是部份上市公司的海外市场扩张爆发期,像爱康医疗(1789.HK),其骨科植入物产品早已达国际水平,且具有高性价比优势。现价远未反映其出海拓展潜力,值得留意。
自2023年下半年医疗服务行业清廉整治行动展开以来,大部份医院及销售渠道均暂缓医药及医疗耗材的增量采购,保持适度库存为主,直至去年底才逐渐回调过来。不少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于2024年上半年仍受到一定的滞后影响。然而,值得留意的是大部分的医院均继续按国家集中采购措施指令行事。换言之,在集采措施中的中标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会具有更好的抗逆力。因此,建议加倍关注在集采措施中取得较大市场份额的医药或医疗器械企业。
2024年上半年,中国医疗产品及服务板块虽然有所回暖,但去年行业清廉行动的影响仍持续,导致不少药企及医疗器械产品公司的期内业绩倒退,像从事骨科植入物的春立医疗(1858),纯利按年倒退37%至7,903万元(人民币,下同),而从事高端输液器、血液净化业务的普华和顺(1358)的期内纯利则轻微倒退1%至7022万元。不过,在逆境中还是见到曙光的。同样从事骨科植入物业务的爱康医疗(1789)于期内仍保持增长,且预期下半年的业绩将可望恢复。
在减息周期来临的预期下,市场普遍看好息口敏感股,生物科技及AI人工智能公司均被视为受惠股。在AI人工智能领域,比较看好晶泰科技(2228)及第四范式(6682),但前者近期升幅甚大,短短五天升逾倍,资金短线炒作味浓,不宜冒进。而第四范式仍有不少落后空间,值博率远高于晶泰科技,以及商汤(0020),可以持续关注。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在加息周期下有所放缓,不少药企因应不同的市场调整其发展策略。除在欧美市场大裁员,更波及到中国市场的运营。据了解,不少过去依靠MNC去做市土推广的中国药企都在重新调整,甚至自建团队或合营方式去加速旗下药品的市场营销。继早前君实生物(1877)终止与英国阿斯利康的市场推广合作后,华领医药(2552)也终止了与德国拜耳之间的商业化授权协议,并计划自建核心销售团队,同时考虑重新引入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其全球首创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华堂宁®(多格列艾汀)口服药。
美国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已如期获得通过,市场早有准备,不少中国CXO/CRO企业亦已有调整发展策略,积极部署海外产能以应对相关措施。全球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的中国出口产品替代潮,因为美国货品输出的是通账。全球贸易及应链架构继续大调整。此不可不察。
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市场因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如箭在弦,令一众生物科技股备受冷落。虽然不少公司于2024年8月份公布了亮丽的2024年中期业绩,但受制多个内外政经和市场因素,股价表现远远落后于科技股。不过,随着《生物安全法案》暂时未被纳入年度国防授权法案(NDAA)最终协议文本中,顿时令资本市场松一口气。12月份,生物医药板块获得了提振,表现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