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文章提过,不少个股亦处于高位有配股集资的可能,果然小米(01810.HK)于上周一 (3月24日) 收市后以「先旧后新」方式寻求配股,并于次日,以配股价53.25元,发行8亿股小米B类股份,集资额达426亿元。 此外,亦指出大市回落, 恒指23410和22500会分别是两个黄金比例的支持位。而目前仅到了23410,仍有机会回落至22500才有较大的反弹。 另一边厢,美股亦于周一二反弹两天后连续三天回落,亦如上篇文章所言,短期不会反弹大太,市场仍等待4月2日的关税消息明朗化。
虽然,港股美股皆处于弱势,但是港股有一个板块却出奇地强,那就是医药板块。 消息面上,主要有两个,一是医药企业进入业绩期,业绩集体大爆发,二是近期国产创新药频频放出对外授权交易公告,先是3月21日和铂医药(02142.HK) 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然后3月24日,减肥药巨头诺和诺德(NVO. US)宣布将以2亿美元的首付款买下联邦制药 (03933.HK)的新型减肥药UBT251,3月25日,默沙东(MRK. US)又以最高17.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买下恒瑞医药(600276.SH)的脂蛋白口服小分子项目。
恒瑞医药斩获大单,公司为内地创新药的代表性企业,在同一梯队的大药企中,转型创新药的速度算是较快的一批,2024全年创新药加上对外授权的收入,在其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已超过50%。 然而,恒瑞董事长孙飘扬,其妻子钟慧娟所掌舵的翰森制药(03692.HK)转型速度更是快得多了,由2020年公司创新药收入占比只有18%,到2024年,翰森制药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约94.77亿元,年增约38.1%, 创新药营收占比已高达77.3%。
除了占比大了之外,效率和成果亦相当显著。 截至2024年末,翰森有8款创新药上市,批准数量为全国第二多,8款也于短时间内就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同时公司所有创新药物亦已获准适应症已纳入医保。由此可见,翰森制药在创新药上市确实有一手,方能做到这种效率。
而海外授权方面,公司在这两年间,接连与知名跨国药企GSK及默沙东达成三笔对外授权。 首先是两款ADC药品,首付款分别为0.85亿与1.85亿美元,后续里程碑款最高可至14.85亿与15.25亿美元,并附产品上市后的特许费。 第三款小分子GLP-1口服药,首付1.12亿美元,里程碑款最多达19亿美元。 以授权方、首付款和总金额来看,翰森制药实力不容置疑。
有着创新药销售及授权葛兰素史克(葛兰素史克)的ADC产品对外授权的推动,2024年,翰森制药实现总收入约122.61亿元,同比增长约21.3%; 溢利约43.72亿元,同比增长约33.4%,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展示了公司良好的获利能力。 此外,公司更每股派息15.53港仙回馈股东,可见翰森制药成功转型创新药后变得游刃有余,一洗过往仿制药时期的颓势。
2024年,公司研发支出约27.02亿元,同比增长28.8%,占总收入比例约22%。 公司表示会持续专注肿瘤、中枢神经系统、代谢、自免等疾病领域,正在推进超过60项创新药临床试验,分属40个候选创新药。 而根据年报,2024年公司营业活动净现金流入38.62亿元,2024年底拥有现金及银行存款226.22亿元。 这稳健的财务表现及强大的现金流,相信可继续支持公司持续创新研发。
总括而言,翰森制药转型创新药成功,对外授权与国际巨企达成多项许可引进合作,业绩亦显著增长。 有兴趣赶上这波创新药出海潮的朋友,不妨可多加留意翰森制药股价。
免责声明
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 本评论并非及不应被视为邀约、招揽、邀请、建议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投资决策之依据,亦不应被诠释为专业意见。 阅览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资决策前,应完全了解其风险以及有关法律、赋税及会计观点及所带来的后果,并根据个人的情况决定投资是否切合个人的财政状况及投资目标,以及能否承受有关风险,必要时应寻求适当的专业意见。 本人或其有联系者并未持有本评论所评论的上市法团的任何财务权益
文章作者:黎家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