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美国际控股于3月5日在无任何明显利空的情况下股价闪崩单日暴跌89%的事件至今已云散烟消。股价企稳在新的平衡位置上。而且单纯从价格计算的话,今日收盘价较跌幅最深的时刻已有50%的反弹。
港股市场许多股份的机构持仓占大多数,一旦股价下跌触及机构的止损线,由于流动性分布不均,未能有及时充足的资金提供换手支持,于是机构之间瞬间形成踩踏,价格会在一秒钟之内崩溃。这构成了港股部分中小市值股票时常出现无基本面支撑的非理性暴跌的根源。
事实上,不仅中小盘股份如此,连科技七姐妹如网易、腾讯等股票,一旦被利空消息瞬间击中,也会出现价格秒崩。像2023年圣诞节网易与腾讯等游戏股单日大崩盘就是典型的案例。
那么问题就回到,暴跌之后的股份,能否收复失地,以及需要花多久收复失地。这成为了判别一只股票基本面成色如何的试金石。正如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所说的,股票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就是这个道理。
回到益美国际,这只股票于2019年12月31日曾发生类似的单日暴跌。但暴跌之后两年的时间,2021年12月底,股价已经收复了跌幅的3/4,由最低的0.178港元回升至1.93港元。并于此后的两年之内,即2024年中期股价涨到2.16港元。与暴跌后形成的最低价格相比,这个价格已经翻了12倍。
在笔者看来,能够从暴跌的阴影中爬起来,并收复失地的港股几乎是凤毛麟角。而益美国际凭借历史上这次翻身之战,就足以给股东与投资者信心。长期来看,决定一间上市公司价格的,终究是股份的基本面。而益美国际的基本面因素也的确可圈可点。
1 新能源业务构筑第二增长曲线
益美国际控股成立于1989年,曾经以一站式外墙工程以及永久吊船工程设计及建造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近年来积极推动新能源业务,目前已经转型为绿色电力能源服务供应商。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公司绿色电力能源业务获得长足发展的一年。具体来看,公司2024年绿电能源业务录得收入4230万港元,较2023年翻了约195倍。而公司管理层认为,绿电能源业务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及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需求日增,董事会对未来的增长前景充满信心。
公司的绿电能源业务自2023年开始。当时公司看准中国电力市场改革带来的重大商机,在广东及山东成功获得两份售电许可牌照,正式开展电力交易业务。2024年公司电力交易业务录得1912万港元的收入。同时,2024年,公司相继在湖南、广西及山西获得另外三份售电许可牌照,电力交易业务有望在2025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此外,2024年4月,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一间技术型附属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领域的开发及应用。仅短短半年多时间,该附属公司成功将其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于电力现货交易,取得显著成效,并在中国首届人工智能电力现货交易大赛中荣获二等奖。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本集团采用创新的交易机制优化收入结构,同步提升营运效率和市场定位。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公司于2024年7月收购新西兰的Future Energy公司,该公司是在新西兰从事提供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专业技术服务供货商。于2024年下半年,Future Energy为为公司贡献的收入超过2270万港元。
同时,公司在完成对Future Energy的收购之后之后,Future Energy的业务与公司的绿电能源业务呈现出较强的整合效果。Future Energy的雇员人数于收购完成后首六个月内便由20多名扩展至约50名,业务范围亦由新西兰北岛的奥克兰成功扩展至南岛的达尼丁。目前,Future Energy正计划将服务网络扩展至其他主要城市,如皇后镇、基督城和惠灵顿,同时逐步在北岛、普伦蒂湾、霍克湾和陶波地区建立营运据点,在新西兰各地建立全面的营运网络。预期Future Energy有望发展成为新西兰的领先企业。
新能源转型是未来全球经济的大趋势,在未来的全球能源结构中,电力的地位就会类似目前的原油,而电力价格的重要性就会像现在的油价,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资产价格指标之一。而电力价格通过电力交易实现,因此电力交易资源的重要性也会日益突出。
反观益美国际的业务,通过电力交易业务切入新能源赛道,目前布局已经初具规模。未来,公司将拓展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绿色电力能源业务,业务版图拓展至发电。公司计划于未来五年在该等地区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0-20GW,并矢志成为当地主要绿色发电商。
综合起来,公司绿电能源业务在2024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该势头在2025年有望延续。此外,公司的绿电能源该业也呈现出全球布局的特征,且全球布局格局日渐完善,这将有效地增加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公司业绩的稳定性。
2 历任的吊船龙头
在转型绿电能源业务之前,益美国际曾经是香港境内唯一提供一站式外墙工程以及永久吊船工程设计及建造解决方案的服务供应商,其中外墙工程业务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八,永久吊船业务更是以近50%市场份额占比位列第一。
疫情前,香港建筑工程行业保持发展迅猛,连带吊船行业高速增长。2013年-2018年,永久吊船行业的市场规模从1.99亿元增至4.0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5.3%。其中,2018年,受私人住宅及商业单位竣工数量激增推动,行业总产值同比大幅增长约35.5%。
疫情期间,香港经济放缓甚至停滞,导致建筑工程增长缓慢,这也简介影响到了吊船行业龙头益美国际。对于吊船业务的基本盘,公司管理层保持一个审慎乐观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公司的绿电能源业务在基本盘外墙工程与吊船业务之外构筑了第二增长曲线。该业务于2024年为公司所贡献的营业收入开始抵消吊船业务收入倒退的影响,并逐步追平2021年及其之前的外墙工程业务,使得公司的财务重新回到增长的路径上来。
3 未来展望
3月17日盘后,公司公布了配售协议,拟透过配售代理向不少于六名承配人配售最多1.248亿股配售股份。同日,公司与Treasure Ship订立认购协议,拟向Treasure Ship发行2.2亿股认购股份,代价约为3036万港元。Treasure Ship 不仅是公司的战略投资者,更是深度绑定的长期股东,在此次配售协议签署前,就已经向公司提供了4000万港元的贷款支持,这不仅体现了其对公司的坚定支持,更彰显了其对新能源业务板块持续发展的信心。
公告称配售事项及认购事项所筹集的现金净额约1940万港元,约79.4%用于发展中国的电力贸易业务、纽西兰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绿色电力能源项目及╱或其他潜在项目;约20.6%作为维持集团日常营运所需的营运资金,包括支付专业费用、员工薪金、办公室租金、水电及其他开支。
在公司股价经历了暴跌之后,配售仍能够按计划進行,引入新投资者。新投资者的兴趣固然一方面是由于公司股价比较低廉,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对公司基本面以及投资价值的认可。更可能是出于对公司管理层危机处理能力的信任。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公司在疫情前曾经有过一次股价暴跌,然而股价能够在2年内收复跌幅的75%,并在此后继续上涨,也反映出了公司具备应对股价闪崩的能力和经验,而有应对此类经历的港股上市公司以及管理层并不多。
基于上述多方面原因,笔者认为,当前的益美国际从股价到业务层面都已经实现了企稳,有望在未来实现逆风翻盘。毕竟上一次如果在最低点入手的投资者能够赚到12倍的收益。那么此次在低位介入的投资者能够赚多少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