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顾
上周港股的三大指数均收跌。其中恒生指数收盘24,139.57点,涨幅0.93%;恒生科技收盘5,248.48,涨幅0.62%;国企指数收盘8,687.56,涨幅0.91%。
恒生指数周走势图
数据来源:FUTU
资金流向
数据来源:阿思达克财经
板块与个股
板块方面,交易热度聚焦在银行红利股和科技股上,周涨幅分别为1.79%和0.43%。银行股板块今年以来已涨幅约36%,像平安保险等机构投资者从去年空仓到今年加仓至头部机构股东。据兴业证券数据,过去三年内地主要银行的股利支付率大致维持在30%左右,而中银香港与恒生银行则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显著提升了股东回报的可预见性与确定性。由此可见,在人民币债收益率有限及宏观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红利股被内地投资者视为收益更高的稳定性资产。
拔萃视点 港股方面,交易资金而言,南向交易量已超5月,并延续了6月尾部的热度。近期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的举措,正好在资金积极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制度支持,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在融资端,截至6月底港股IPO与再融资总额已达2,879.82亿港元,不仅远超2023与2024全年水平,也创下历史同期新高,A股企业赴港上市占比接近八成。 内地方面,6月PPI同比下降3.6%,跌幅较市场预期扩大40个基点,制造业仍承压,CPI微升0.1%。整体来看,企业盈利修复乏力,而居民通胀预期尚未形成。6月末外汇储备回升至3.317万亿美元,环比增加320亿美元,为近一年新高。且黄金储备则连续第七个月增持,达到7390万盎司。增长路径来看,路透调查显示中国二季度GDP或同比增长5.1%,低于一季度的5.4%。为提升跨境资金配置效率,央行正研究将“南向通”额度扩大至1万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引入非银金融机构参与,旨在拓宽境外投资渠道,释放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动能。资本市场层面,人民币汇率近期在7.15至7.35区间内震荡运行,尽管仍承受一定贬值压力,但在多重政策工具调控下,年内已实现小幅升值。 国际方面,在此前中国与美国在稀土领域达成初步共识后,美国国防部与 MP Materials——美国唯一运营稀土矿的公司,达成协议,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并全面介入其战略布局,以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美国政府宣布将对14国征收“互惠关税”的豁免延长至8月1日,实际上为下一轮贸易施压预留窗口期。与此同时,美国将政策锋芒直指包括加拿大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宣布自8月起对加拿大商品加征高达35%的关税。美国方面指责加方未能有效控制芬太尼跨境流入,且对美国产品设置了隐性市场壁垒,要求“对等开放”。面对美方单边施压,加拿大迅速调整策略,除了表达强烈抗议外,还加快推动与东盟国家的自贸协定谈判,试图在区域供应链中建立替代性出口路径,减少对美依赖投资者情绪经历短暂波动后迅速修复,亚洲主要股指亦录得反弹。市场的平稳反应反映出投资者对“TACO”( 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的逐步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