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上星期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25%,符合市场预期。委员会成员以5比4的多数票通过了降息决议。其中,两位外部委员Swati Dhingra与Alan Taylor主张一次降息50个基点,以因应全球贸易与能源政策带来的下行风险;相对地,首席经济学家Huw Pill与另一位外部委员Catherine Mann则偏向维持利率不变,理由是近期金融环境已有所放松,加上对英国结构性通膨仍有疑虑。
英伦银行表示,过去两年在抑制通胀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通胀形势有所缓和。不过,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自2024年年中起有所放缓,劳动力市场也持续宽松。尽管2025年3月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降至2.6%,但受能源价格等因素影响,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CPI年率将升至3.5%,随后才会回落。
利率下调后,利率交换市场显示,交易员将6月进一步降息的机率从50%大幅下调至约20%。
会议纪录指出,若无美国关税带来的拖累,本次多数投票委员的降息立场恐仍「难以定夺」。不过,委员会仍维持其「渐进与审慎」的政策立场,并表示将密切关注未来的经济变化,灵活调整利率路径。
央行预计,通膨将于2027年第一季回落至2%目标,比原先预测提早九个月。两年期前瞻通膨预估也从2.3%下修至1.9%。
英伦银行称,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美国加征关税引发金融市场波动。虽然这些变化对英国经济增长和通胀的负面影响可能较小,但仍为英国经济前景增添了变量。
经济成长方面,央行预期2025年英国经济成长为1%,略高于先前预测的0.75%;不过对2026年成长预测则从1.5%下修至1.25%,并指出今年第一季0.6%的GDP成长可能受到提前进口避关税等影响,真实成长动能仍疲弱。
就业市场方面,央行预测失业率将从目前约4.8%升至明年5%,而薪资成长将从接近6%的高位下降至3.75%。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货币政策委员会(MPC)聚焦于中期内将通胀率持续稳定在2%的目标水平。未来,将根据通胀的中期前景,谨慎、渐进地调整货币政策。
市场传出美英双方有望就部分关税达成缓解协议,但英伦银行表示,约三分之二的经济冲击来自「全球性贸易紧张情势」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成本上升,而非单纯的英美双边关税本身。
汇率方面,英镑连续三个星期上试1.34水平之上无功而回,高位出现沽压,执笔时,由于美元回升,英镑反覆偏软,预计将跌穿1.30支持位,投资者宜言沽为主。
(撰文:大湾区家族办公室协会李慧芬教授)
(本人并没持有以上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