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顾
上周因清明节,只有四天交易日,全周三大指数均显下跌趋势,恒生指数周跌2.46%,报22849.81港元;恒生科技指数周跌3.51%,报5313.26港元;国企指数周跌2.17%,报8420.14港元。全周南向总成交额为4557.81亿人民币。
恒生指数周走势图
数据来源:FUTU
资金流向
个股来看,上周股市对关税的反应较大,腾讯控股(0700)周跌2.30%,报497.80港元;阿里巴巴(9988)周跌5.73%,报123.50港元;小米集团(1810)从配售股份到上周因有SU7告诉碰撞燃爆导致人员伤亡,一度下跌,上周周跌10.09%,报45.90港元。 医药股上周集体拉升,国内创新药行业正迎来黄金时代,三生制药(1530)周升7.49%,报13.2港元;康方生物周升15.15%,报85.90港元,抗防生物在3月30日公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药品销售收入超20亿元,同比增长25%,花旗指出公司今年卡杜尼利单抗以及伊沃西单抗获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将会快速放量,推动商业化进程;信达生物(1801)周升8.77%,报50.25港元,公司2024年全年收入达到94.12亿元,同比增长51.8%,净利润3.3亿元,特别是核心产品如达伯舒和达攸同保持快速增长。百济神州(6160)同样有着很好的全年财报,年度收入增至约38亿美元,产品收入增长72.6%,公司周升0.80%,报162.90港元。
内创新药行业正迎来黄金时代,三生制药(1530)周升7.49%,报13.2港元;康方生物周升15.15%,报85.90港元,抗防生物在3月30日公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药品销售收入超20亿元,同比增长25%,花旗指出公司今年卡杜尼利单抗以及伊沃西单抗获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将会快速放量,推动商业化进程;信达生物(1801)周升8.77%,报50.25港元,公司2024年全年收入达到94.12亿元,同比增长51.8%,净利润3.3亿元,特别是核心产品如达伯舒和达攸同保持快速增长。百济神州(6160)同样有着很好的全年财报,年度收入增至约38亿美元,产品收入增长72.6%,公司周升0.80%,报162.90港元。
拔萃视点
在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之际,资本市场呈现出“东升西落”的状态。在政策的辅助下,港股的消费类个股热度升温,南向资金的流入也明显增多。
整体来说,港股在三月份经历了一场先扬后抑的趋势,三月月初科技股的领涨态势让恒生科技指数一度冲上6000港元,恒生指数也曾在在3月中冲上24800港元。2025年3月港股市场成交额整体保持高位,但与2月相比呈现小幅回落态势。从港股一级行业来看,行业之间表现差异较大,高股息红利板块有所反弹,电子板块表现回落较多。恒生指数最新估值PE值为10.34,PE百分位为57.92%,估值状态适中。
在中国时间4月3号凌晨,关税落地,美国对所有进口征收10%,并且对不同国家征收不同幅度的“对等关税”。宣布对中国征收34%的对等关税,可以看出来美国对亚洲征收的对等关税要显著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此前国内对美国加征中国关税总供预期是60%左右,但过去1-2个月中对关税的情绪上比之前有所缓和,这次宣布的额外34%在情绪上依然带来冲击。因此还需观察后续发展。
上周,医疗股表现强劲。在AI技术的赋能下,创新药的研发周期得以缩短,成本降低,效率提升,这无疑显著提高了创新药企的IRR。全球医药产业投融资活动呈现回暖态势,这有利于创新药企改善融资现金流。在行业投融资周期的上行阶段,创新药板块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通常较为出色。例如,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创新药板块就曾有过出色表现。与此同时,预计2025年美债利率中枢大概率下移,这将进一步利好创新药企融资活动的回暖趋势延续,并提振板块估值。此外,我们期待财政政策发力,创新药企业存在毛利率修复空间。一方面,“丙类目录”等重要行业政策的发布在即,这将是板块估值和情绪修复的重要催化剂;另一方面,“社保注资”可能是财政政策发力的一个选项,这将有助于减轻医保支付压力,带动基本医疗保险支出增速持续回暖,从而使创新药板块的营收增速有望迎来向上拐点,毛利率也有望得到修复。并且在美国不确定的大环境下,港股“便宜的“创新药吸引大量外来资金,更加增加创股创新药板块的价值。
市场展望